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当前消费“填坑”多少?

整体来看,在上海疫情有所好转、北京疫情可控的情况下,数据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6.7%,降幅比上月收窄4.4%,环比也转为正增长,与疫情前相比,5月消费已恢复近3至4成,消费整体企稳回升趋势不改。具体来看,一方面,受疫情有所恢复和供应链修复的影响,商品零售有所好转;另一方面,5月多地疫情封控管理措施仍未完全放松,对消费场景修复的制约依旧存在,总体呈现出服务消费恢复缓于商品消费的趋势,较疫情前仍有一定修复空间。分项来看,1)线下消费回升较小,线上消费回暖明显;2)必需和可选消费增速双双回升。

常态化核酸对居民消费的提振有多少?

首先,常态化核酸不会对居民支出形成挤兑。当前检测成本主要由政府负担,且排队时间相对可控,对生活影响不大,且比起封城静默,及时排查风险隐患,能够更好地帮助居民生活和通勤,加速当地餐饮服务业等修复。其次,常态化核酸对跨省出游的需求回暖支撑不足。一方面,常态化核酸存在较短的时效性,居民远距离出行能力受到一定的约束。另一方面,当地抗疫政策不确定性依然较强,出行的意愿受阻。第三,从消费习惯角度考量,疫情之后导致很多年长者的消费习惯“被迫”发生改变。中老年群体在疫情和隔离期间开始尝试新的购买方式,不仅促进了新的购物方式,也导致线下和线上消费的分化收窄空间有限。

为何促消费通过发放消费券而非现金补贴?

不同财政补贴对消费的刺激因为路径不同,导致最终展现的效果也有所不同。消费券能够通过实现较小的财政投入,进而达到较大消费支出的杠杆效果。相较之下,现金补贴发放的最终效果取决于居民对个人收入的分配。和欧美国家不同,我国居民倾向于预防性储蓄,因此现金补贴对消费的乘数效应远低于欧美,而消费券相对刚性,带动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更高,因此政府转移支付带来的消费增量在我国的效果将优于现金补贴。

下半年消费恢复是否会存在预期差?

首先,从政策端来看,我国经济增长逐渐转变为依靠内需增长和消费升级协同带动,所以消费持续稳定增长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“压舱石”,长期看疫情对消费的影响远大于投资端,叠加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收紧,经济下行压力逐步显现,我国耐用品出口需求也会有所萎缩,所以本轮促消费政策的力度将大于2020年。其次,企业利润最差的时间已过,就业逐步改善。对于消费,我们认为不用过于悲观,一方面政策发力效果还未体现,另一方面消费升级优化,反弹依然存在。且疫情后数字经济相关核心产业占经济规模比重不断上行,宅经济相关需求增速韧性依然较强。第三,价格对消费支撑会持续攀升。居民消费受价格和需求的共同影响。虽然疫情之后居民仍然有一段时间主动抑制外出需求,非食品类商品受到溢出效应,但是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会增加部分消费支出。

 

话题:



0

推荐

边泉水

边泉水

19篇文章 1年前更新

边泉水,经济学博士,现任财新智库莫尼塔公司首席经济学家,负责中国与海外宏观经济与政策研究,擅长从周期、货币角度对市场相关问题进行前瞻性、国际视野、有市场价值的研究。曾长期担任中金公司高级经济学家,其间宏观组团队多次获得《机构投资者》以及《亚洲货币》评选的最佳分析师称号。此前曾任国务院直属办事机构助理调研员,从事经济金融事务工作。微信公众号:边泉水经济研究。

文章
  • 文章归档
2022年 19篇